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生命的頭號殺手,每年造成約1700萬人離世,等於每2秒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。9月29日是「世界心臟日」,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陳郁志主任、蔡文欽醫師與冠心病衛教團隊慈濟大學謝美玲助理教授提供「養心攻略」,從心律不整、急性冠心病談起,提醒民眾不可輕忽季節變換時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的威脅。
蔡文欽醫師表示,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機率比常人多行車紀錄器5倍,且心衰竭和死亡率也較高;心房顫動在台灣成年人的盛行率約1%,即約有23萬名患者,年齡愈大,風險愈高。但有些心房顫動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大部分是在中風就醫後,才被確診,延誤就醫黃金期。
引進冷凍消融儀
心房顫動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控制及電氣燒灼術2大類,而花蓮慈院最新引進的冷凍氣囊消融術,與電氣燒灼術在原理上略有不同,但目的都在消除肺靜脈中不正常的電氣反應。蔡文欽醫師說,冷凍氣囊消融術利用冷凍的原理,在肺靜脈與心房的交界點,用冷凍低溫的手法畫出阻絕線,將肺靜脈內不正常的傳導線路截斷,可治癒近90%的病患。
花蓮慈院近年致力於心房顫動的介入治療,心臟內科團隊在去年引進冷凍消融儀,是東臺灣領先可以提供冷凍氣囊消融術的醫學中心。蔡文欽醫師表示,心房顫動的病人經冷凍氣囊消融術或電氣燒灼治療後,有機會可以停掉抗心律不整藥物,或減低劑行車紀錄器量,改善生活品質。
行車紀錄器基本組成有主機,主機又包含微處理器、數據記憶體、即時時鐘、螢幕、鏡頭模組、操作鍵等等,車速傳感器、數據分析軟體、紅外線攝像頭,做為夜視功能的重要組件是不可或缺的,真正影響行車紀錄器影像的清晰度原因有很多,影片採集卡、圖像處理技術、鏡頭、光源環境等等,大家不用太糾結於圖片的像素、分辨率、清晰度相關的參數給蒙蔽,眼見為實就好,影片就是一張張的畫面連續撥放而成的,一個畫面就是一幀,一秒鐘撥放的畫面度就是幀率,單個畫面大小就是分辨率,當影片畫面每秒鐘能達到24幀,人眼觀看就會感覺流暢了,當低於它的時候就會覺得卡了,像幻燈片一樣,現在很多行車紀錄器都標有FULL HD高清,就是分辨率達到1920*1080P/30幀,但實際上來說很多在拍攝的時候可能更低,在撥放的時候會顯得更卡。要選擇行車紀錄器的鏡頭材質一定要選全玻璃的鏡頭,因為全玻璃的鏡頭透光性和靈敏度都好過於塑膠鏡頭,對光線的敏感性也會更加突出,所以在光線暗的環境下捕捉畫面能力遠超過塑膠鏡頭,拍攝效果絕對更好。
冠狀動脈血管病變是許多人的夢魘,尤其秋冬是急性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,陳郁志表示,「冠狀動脈心臟病」簡稱冠心病,是指環繞心臟的冠狀動脈因脂肪及膽固醇積聚而變得狹窄或閉塞,此過程稱為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」。病人的心臟會因此血液流動不良,導致心肌缺氧,嚴重的甚至會引致心肌壞死,其中心絞痛、心肌梗塞是行車紀錄器常見的冠心病,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。
救心小組跨團隊
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急症中最嚴重的疾病,要在黃金時間內以心導管打通血管。打通冠狀動脈阻塞的方式,除口服抗血小板藥物、注射血栓溶解劑等藥物治療外,還有以介入性治療的氣球擴張術或裝置血管支架,改善心臟的血流。
花蓮慈院於1993年5月成立心導管室,也為搶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,心臟內外科跨團隊成立24小時任務編組的救心小組。十多年來,心導管團隊以冠狀動脈高速鑽頭研磨術配合氣球擴張術治療,成功治療超過數百位複雜性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。
預防勝於治療,想要遠離冠心病的「養心攻略」,必須從日常飲食調整做起,吸菸者首要任務是戒菸,特別是已經接受治療的民眾,更要遵守低糖、低鹽、少油的「粗茶淡飯」飲食原則,並適當減少生活壓力,平時紓壓並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,讓血管充滿彈力,都是遠離冠心病的養生祕訣。
春節出行前一定要了解行程,最好準備地圖。行經高速出口、高速互通處要適當減速,切忌在高速公路上違法停車。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事故,駕駛人應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,將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地方停放,難以移動的,應持續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,在車後150米外設置警告標誌,車上人員應迅速轉移到右側路肩上或應急車道,並迅速報警。千萬不能在高速上來回穿行,以免二次事故發生。沒有特殊情況,不要在服務區以外的地方停車。當發生故障確實需要臨時停車檢修時,必須提前開啟右轉燈駛離行車道,停在緊急停車帶內或者右側路肩上。返回行車道時,應當先在緊急停車帶或者路肩上提高車速,並開啟左轉燈。如果因為故障和事故必須在行車紀錄器道上停車時,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,並在行駛方向的後方100米處設置故障車警告標誌,車內乘員應該下車轉移到右側路肩上或者緊急停車帶內。一下雪,不光要提防著地面上的冰和積雪,還要時刻小心著擦肩而過的車輛和行人,另外這兩年汽車快速增加,許多沒有冰雪天氣駕駛經驗的新手上路,行車紀錄器造成了很大困難。大雪過後,在發動汽車之前必須清除汽車擋風玻璃、大燈、反光鏡上的積雪,保證行車時視線不受影響。在起霧的天氣中,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天氣。霧天能見度下降,影響駕駛員的觀察和判斷,比較容易發生交通事故。行車紀錄器應更小心。迷霧重重的天氣最好是不要行車,這是最為安全的方法,不過不太符合現實。所以在大霧天氣下行車,尤其是能見度在10米以內的情況下,尤其要小心。